早上刷手机看见个热搜说试管婴儿长大了,顺手就点进去了。结果里头数据看得我直挠头——又是发育指标又是患病率的数字一大串。我这人轴劲儿上来就收不住,干脆开电脑较真去了。
第一步:刨根问底找原始报告
先把热搜里提到的研究机构名字复制下来,怼进学术网站搜。翻了二十多页才挖到那篇论文,下载按钮点得我手指头都酸了。打开文件瞬间傻眼:全篇密密麻麻的英文表格!只能开着翻译软件边查边看,鼠标在"出生缺陷发生率"和"慢性病患病率"那几个词上来回划拉。
第二步:逮住专家问明白
想起朋友圈有个三甲医院的生殖科大夫,立马截图甩过去。等回复时手指头敲着桌子数秒,感觉像等了半辈子。人家语音条发过来就乐了:"你们外行就爱瞎操心!"原来研究里说的"略高"是指十万分之几的差距,专家原话:"跟你娃吃薯片比蔬菜多的风险差不多"。
关键信息我拿小本本记下了:- 心脏问题比自然怀孕高0.3%
- 青春期糖尿病发生率多1‰
- 成年后生育能力完全没差异
第三步:真人案例对对碰
下午溜达到小区广场找王姐唠嗑——她家试管闺女今年高考。正聊着小姑娘抱一摞书跑过来打招呼,比我儿子还高半头。王姐掰着指头数:"早产住过保温箱,三岁前感冒多了点,现在八百米跑全校前五!"更邪乎的是她指着远处跳绳的小男孩:"那也是试管娃,去年奥数拿奖那个!"
临回家前撞见楼上的张教授。老头听完我查资料的事直摆手:"我带的研究生里三个是试管宝宝,有个还是第一批试管技术的,现在论文发得比我都勤快!"
较真成果:
翻完资料又看真人,发现试管婴儿长大后最大的健康问题,是爹妈太宝贝!见着王姐闺女啃冰淇淋她妈就嚎:"哎哟宝别吃凉的!"——这架势换谁都得胃疼。
写完这篇忽然收到媳妇微信:"奶粉钱该交了",得,管他试管不自管的,养娃都是碎钞机!